关于专业、就业与深造,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
  • 浏览:637 评论:7 人

  • 写此帖主要是受本站另一帖的启示,对于另一帖的观点,本人并不认同,因此来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。由于比较懒,所以本人不不想长篇大论,不想将自己表达的观点的当成一个论点或者其他什么的,去系统、全面地阐述。有时间精力的话又不断补充吧。




    另一个帖子表达的观点主要就是还是要看专业选择,要尽量选择好就业的,不要将好分数浪费在了就业不好的生物类,或者是传统工科类上。对此,我的观点如下:
    其实报什么专业还真得要看兴趣,没有兴趣,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真的很难出大的成就,多数优秀的人最后成了平庸之辈,顶多在某种程度上做到出类拔萃(姑且将其叫做“小智”吧),但很难有那种更上几个层次的成果(比如有历史突破性的卓越成就)。其次,并不能用好不好就业去衡量一个人的选择更明智与否,而是用我前面所说的是否真正是自己兴趣所向,以及自己的思维、智力类型(多元智…)、性格等等方面去作参考,否则,全国有那么多院校,都有不好就业的专业,却又有那么多高分学生去选择那些专业,这又是何故呢?况且,理学类专业就业率虽比不了工学类,但这也不是绝对的。其实从就业方面讲,读理学类也不亏,再不济可以去当个老师,或者去考个相关的事业单位,况且时下这些就业方向都是挺热门的。其实,如果经济实力许可,或者真正是自己兴趣所向,那么请遵从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,不断地去深造,以期达到最高的自我实现。本科、硕士、博士……国内高校、研究院,国外渡金……以后就会成为某些领域的大牛,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或者,你会发现,也许自己以后可以到大学或研究院去“就业”,并能获得更高的回报。看看各大高校对于人才引入的待遇力度,你就会发现深造才是更明智的投资。而且,除了到高校或研究院工作,就普通的企业就业来讲,发达城市的就业也更看重高学历,特别是IT行业。看看国内其他名校,都是考研率、深造率很高的。云大的生物,毕竟很不错,保研率也高,每年都有保研进入国内顶尖高校(研究院)继续深造的,比如北大、中科院、华五等,也有自己考入的。其实学校层次越高,越不应该看就业率如何高。就业率很高,有时可能从另一些角度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的“含金量”较低——我的意思是比如本科生就业率高,那就说明学校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低,“可塑性”就降低了很多。很多时候,本科生在初次就业质量上能够达到的层次都不会太高吧,更多的是进入普通岗位,泯然众人矣。学校层次越高,越看重的其实应该是深造率和深造质量吧。云大是一所新985高校,学校的发展和荣誉理应要有更多各类高层次校友去为之添砖加瓦。




    当然,原帖楼主主要是就就业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,可能那也是多数人的想法,但本人觉得那样的想法,多数人的那些朴素的想法始终不是那么正确吧。新形势下,想法应该更深入一些,更有一些长远眼光吧。




    还有就是,原帖楼主的个别观点我也是认同的,就是新工科。新形势下,希望更多人能够报考云大新工科(为此新工科取分就水涨船高),为云大新工科建设和发展出力。也希望云大加快新工科建设速度和深度,希望云大加快学科融合深度和广度,更快更实质性地朝一些主流方向挺进,比如人工智能、类脑科学……




    其实基础自然科学很多都是这种情况,主要面向科研。不过也不是说就真的没有前途。我同学学生物的后来考取军科院军医大的待遇都挺好,而且军医大很多导师和实验室比起临床的也更喜欢生物出身的学生。也有本科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做遥感,课题项目一大把 不过做实验倒真是一件很考验人的事情。
    所以那个帖子里的事情也不可一概而论吧。




    生科院本来也就强,以前更是,传言以前仅次清华。况且又有很多基地班,也跟中科院合作,保研名校几率也大,各方面都是好的。有骄傲的资本,不知为什么专门要去怼生科?




    去几年的新闻。
    云南大学B322和B323两个宿舍的8名美女学霸全部成功保送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生,她们都来自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。非常巧的是两个宿舍是门对门,而且8个人的关系非常好,经常一起玩耍一起学习。
     B322的四个女生郑路、易天天、李士琴 、 孙泽惠分别保送浙江大学、武汉大学、上海科技大学、北京大学。 B323的王引梅 、 熊清平、王祯、李晓航分别保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、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、中国农业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。
    当然,保研名校的不只这几位,因为恰好在两个门对门的宿舍,而且全部保研成功,也就成了新闻。